当前位置: 首页 > 研修报告 > 【研修报告】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研修报告】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013年12月10日 14:58:20 访问量:389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反思

                   兰河中学  袁洪亮

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对标准的解读的学习,我对体育教学有了新的想法,体育课不是单纯的以身体锻炼为目的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强化了参与性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弱化了具体项目的指标。比如过去要求中学生百米成绩十二秒五,现在是十三秒五。虽然标准降低了但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啊 。

回顾之前的教学一味的追求运动量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例如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磨练,对同学之间团队合作培养,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失败的苦痛等等这些情感经历应该是对同学们大有益处的。可是在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改进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一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三、在课后反思中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发现与新课标不符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改进。不断发现不断改进在发现和改进中学习和成长,要勤于反思遇到问题及时记录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语出《礼记·学记》这句非常深刻的体现了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不断教学中是如何成长的,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句话理解的更加深刻了,感谢这次培训。

 

         校 对/刘爱春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