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修报告 > 【研修报告】在学习中收获,反思中成长

【研修报告】在学习中收获,反思中成长

2013年12月10日 14:51:22 访问量:564

在学习中收获,反思中成长

——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反思

红光中学  张明菲

     通过学习2011年版《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学生要在阅读、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上下功夫,不能只局限于以前的死记硬背。2011年版新课标中对语文实践的内容、方式等各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一改以前的模糊描述,增强了可操作性。比如说对于各学段要求的“有感情朗读”,在2011年版新课标“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教学中做出了明确修正:“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同时还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2011年版新课标强调语文的实践性,最大力度开发语文教育资源,重建课堂结构,旨在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根据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一直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是反复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可惜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将诵读贯穿其中的课堂少之又少。太多的教师认为只有“诵读”没有明确“收益”的课堂等同于无效课堂,但是果真如此吗?

    在语文课堂上根据文本特点开展“分角色朗读”,“表演式朗读”,“竞赛式朗读”,“想象式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关于阅读的建议: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材料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最终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时代不断发展,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拥有一桶水。我以后也要多读书,在各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方法的学习,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阅读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校 对/王淑华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