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论坛* > 【教师论坛】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师论坛】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2年05月30日 21:41:59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382

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远大乡中心校  焦宏岩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多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中而彻夜不眠,多少语文教师探索在作文教学实践的道路上而孜孜不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学生学习作文,不完全是个体的经验与感悟,他们需要在交流互动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作文也是思维的碰撞过程,生命的运动过程,心智的沟通过程。在语文教材中,先安排了口语交际,然后是习作练习,其主要特点是“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前提,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伸”。按照解构主义哲学的观点,“对话”应当是一种“消解”——既消解教师在课堂里的中心地位,也消解好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霸权”,话题也是随着对话者的关注点而转移的。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新的思想和语言生成,再让学生习作,就变得轻松而又容易了。笔者认为把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给习作提供了桥梁,减缓了习作的难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关注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对话中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也变得滔滔不绝了,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

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是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也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生命的律动。

二、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对话中产生浓烈的习作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把学生引导到主动的创作环境中进行习作。教师可运用谈话、聊天、问题、提示等策略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的对话参与为教师提供了可测的心态,再依学情而导思、导情、导行,从而,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生动的作文内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然后训练习作,不仅能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说真话,表达情感真实的目的,而且还省时,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人的片断的。

师:老师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幻灯片展示成龙的大鼻子肖像画)这个人是谁?认识吗?

生:认识。

师:谁?

生:成龙。

师:这是成龙的卡通肖像画,你是从哪个部位认出他是成龙的?

生:他的头部。

师:更具体一点,哪个部位最具特色?

生:眼睛。

生:嘴巴。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他的面貌中有一个部位被特别的凸显出来,是哪个部位?

生齐:鼻子。

师:成龙的鼻子大,世界上的人都知道。这幅画就是抓住人相貌中最突出的部位来扩大夸张化,这是卡通肖像的特点。虽然不是本人,由于特点很明显,所以,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老师站在大家的面前,虽然没有成龙那么精神,但今天我愿意为大家做一个模特。大家看着老师,如果由你来画一副肖像画的话,你打算突出老师相貌中的哪个部位?

生(略观察后举手):眼睛

师:老师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生:戴着眼镜。(学生笑)

师:戴着眼镜,别具特色!同学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老师,他想要突出的特点也不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纸和笔来写一写老师的面貌。     

同学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在轻松的对话里产生浓烈的习作兴趣,快速下笔,一气呵成。

三、充实活动体验,使学生在对话中积蓄丰富的习作素材

作文缺乏的灵感要在活动中生成。学生没有材料可写,主要是观察、积累和情感的积蓄不够。实践证明儿童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然地伴随着对话。对话是随意的,是真实的,是自由的,是开放的,是多维的,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获得了个性体验。这个对话过程也是学生的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除了自己的灵感之外,多来自于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的全方位参与,才能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例如,我这样指导学生《写一种花》的片断。

师:下面我们分部分来观察。看不清的同学可到前面来,然后在小组内议论一下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到前面观察,议论纷纷,同组同学之间交流)

师:菊花美吗?你能用哪些美妙语句来描绘一下呢?

生:菊花大部分是黄色的,还有粉色、桔红色等等。

师:你描绘的是菊花的颜色。

生:菊花像绣球。

师:这是描写菊花的形态。

  ……

师:我们再来汇报花的茎,好吗?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数了数这盆花一共有五根茎,有的直挺地长着,有的斜长着,还有的弯下了腰。

生:我量了量,高的有40厘米,矮的有20厘米。

生:它的茎是淡绿色的,上面有黄色的细纹儿。

师: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粗的有小拇指那样粗,细的只有筷子那样细。

生:我打个比方,这几根茎好像是亲兄弟集合在一起开会呢?

生:那个高一点的像一位老人在给孩子讲故事。

生:那个矮的斜长着的好像在练太极拳。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师:有没有描写菊花的诗句呢?

生:“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罗边色,罗寒宅里香。”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软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学生语言自然挥洒,一发不可收拾,为习作积蓄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四、坚持以学定教,使学生在对话中夯实习作的基础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何在?——怎能完成指导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作文的写法,对话的关键是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教师以尊重为前提,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评,激励学生向不同的观点挑战。对话不能有教师的语言霸权,要平等对待学生。要注意的是,对话不能只关注情感,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对话语言的合理性、准确性、条理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问题说明白了,这样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清楚,内容条理,主题突出。下面是我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小动物》的片断。

师:刚才同学们写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小运物最可爱。(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在小组内评选,然后小组推荐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评讲。)

学生李立在《外婆家的猪》一文中写到,外婆家的猪可真有意思,它吃过食后便躺在窝里睡大觉。

师:大家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小猪有意思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师:同学们见过小猪吃食和睡觉吗?你们能帮她补充一下吗?(大家都很乐意。)

生:小猪吃食时,将两只前爪搭在猪槽里,遇到好吃的便吃得哗哗作响,不好吃的,便将猪槽里的猪食拱来拱去,吃饱了便躺在窝里呼呼大睡,那鼾声如雷。

生:小猪饿了便不停地啃猪圈周围的木栅栏,还经常大吼。

学生丽焕在《我喜爱的小狗》一文中这样写到:我家小狗很好玩,见到熟人只摇尾巴,见到生人便汪汪大叫。

同学们又开始帮她补充。

生:小狗见到熟人一般会跑到你跟前,在你的身上这闻闻,那嗅嗅,有时还会咬着你的裤脚,围着你转圈圈。见到生人可就不一样,马上猛扑过来,对着你大叫,准会把你吓得魂飞魄散。

经过有价值的补充,学生习作逐渐趋于完美;通过充分的对话,夯实了学生习作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话是作文教学中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在对话中交流、充实、积累、内化、生成。对话的主导者是教师,但是教师没有言语的霸权,教师以问题来启发对话的情境,使学生按一定的思维逻辑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同时,对话又是动态的,生成性的,不受拘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提出讨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受到启发,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总之,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勇于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积极关注课堂的生成,以教材为载体,以生成为灵感,以对话为基,以学生为本,才能创习作之乐土,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使学生习作不断趋于完美,使学生在对话中受益无穷。                           

 

                                                       推荐 校对/张雅波

编辑:超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