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专题研究】诗意感悟语文课堂模式

【专题研究】诗意感悟语文课堂模式

2014年12月15日 10:14:17 访问量:548

诗意感悟语文课堂模式

——2014年优秀教学模式评选材料

远大中心校  方丽丽

    摘要:诗意语文是众多教育家苦苦寻觅的一种精神的皈依。试图从审美角度引导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从而健全学生人格,与此同时也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的需要,让语文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也建构了一种新的语文教育文化。诗意语文是在吸纳孔子、陶行知等诗意教育理论及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研究的内涵,引领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诗意语文 感悟 新课程标准 精讲 导读

    一、改革起点(背景)

    “诗意语文”这一概念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最先倡导的,所谓诗意语文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这里的“诗”喻指一种美的高雅的境界。 王崧洲是拱宸桥小学校长,他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他说:“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他的梦想是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为了实现语文教育的梦想,他跑遍了全国二三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开过观摩课600多节次,讲座120多个场次,在实践里逐渐形成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语文教学风格,并在中国小语界扯起了“诗意语文”这面大旗。他针对语文教学的策略观指出“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感性的语文只有用感性的办法来学才能使孩子们的语言与精神如甘泉般盈活。”特级教师朱永新在其《我的教育理想》中认为:“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李吉林也在《是教师,也是诗人》中这样说:“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感悟”之说。关于“感悟”,课标一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这样阐述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中关于阅读的第十一个目标。  

    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实施建议有关教学建议的第四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施建议有关教学建议第五条中对阅读的建议。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和评价的主要手段。——实施建议有关评价建议的总建议。  

(一)诗意语文教学充满着人性之美,它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求归路,这就是“诗意语文”存在和研究的最大理由,也是“诗意语文”在今天课改中的呈现的最大价值。

(二)诗意语文教学有利于确立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符合儿童学习语言规律和育人规律,诗意语文是把教学的逻辑起点建筑在对儿童的认识上,从儿童出发,以最高的眷顾去指向儿童世界的灵性召唤、诗意栖居、内在体验和全面生成,并注意吸纳李吉林 “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精髓,从而体现了与语文课程的自然和谐,其价值对今天的整个教育改革,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越来越显示出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三)诗意语文教学是进一步锤炼着教师的精神品格和教学的精神气质,促进教师冲破功利主义束缚,从新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四)诗意语文教学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深化孔子、陶行知等“诗意教育”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不断深化诗意语文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我们做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之作。

(五)语文教育应当追求课堂诗意,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生命的绽放、灵感的闪亮、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荡

三、操作框架

    所谓“诗意语文”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审美天性出发,以小学生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境交融互渗为表现,引领学生自由对话,实现自我,优化诗教环境,探索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诗意化,使师生在语文课堂中“诗意的栖居”。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和学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创造地阅读、吟诵、体验、感悟、理解时所呈现出来的。所谓诗意语文不是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也不是把语文当作诗来教,也不是教师的语言像诗一样美,当然更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诗人。它是一种文化和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是语言和人栖居的世界两者关系美学追求的状态。其主旨就是使语文教学提升到审美教育的层次。

(一)创设情境,导之以情,以情激趣,创设诗意的课堂氛围 。古人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前不对某篇课文人情入境地诵读,不对某篇课文细致入微地解剖,不对某篇课文精心充分地预设,他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吗?他在课堂上能操纵自如吗?课始设计如“凤头”。写文章要求一开篇就要抓读者的眼球,同样,新课教学一开课就要吸引学生,所以课始设计尤其要讲究艺术性,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精雕细刻、反复推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的开场白简洁生动,引人入胜,就可以很快激发学生和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有曲调先有情”,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要想使学生“先有情”,教师必先孕情于胸。小学生的模仿示范能力和向师性特别强,情感和兴趣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受外因的激发和感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就有不可替代的示范性和感染力。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情趣的这些心理特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走进课堂,教师春风满面,态度积极,精神振奋饱满,教学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幽默风趣。这样就让学生大受感染,也随之以积极饱满的情感投入学习,并且乐趣横生,做到“课之始,趣味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唤情求知,让课堂的诗意慢慢渲染开去。

课中设计如“猪肚”。这部分设计要求做到内容厚实、丰满;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要采用“以朗读为经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线”的教学方法。做到:

    (1)构建“自主”的诗意问题课堂。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堂课如果留下的只是许许多多的“句号”,那么这堂课一定是平平淡淡的,这堂课一定是索然无味的;课堂里要充满“问号”,因为只有问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问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构建“合作”的诗意生命课堂。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结果。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

    (3)构建“探究”的诗意发展课堂。

    有专家撰文指出“中国的教育是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句号走出课堂;国外的教育是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带着更大的问号走出课堂”,中外不同的教育观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要常常在课堂上设置“一座座深山”,建造“一片片老林”,然后要求学生深入里面,寻找到自己喜爱的宝物。

    (三)导读精讲,导引点拨,一咏三叹,读中感悟诗意的灵魂。

    1.出示预习提示。经过精心备课,每一节课归纳出经典的问题主线,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正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了范围,有了目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课本上圈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理解词句含义,或用词素分析法理解词意。大部分词语只要达到意会即可,不必都口头解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做精要点拨或讲解。这时的“读”可用轻声读、默读、引读、按句接读、按段接读,反复吟读疑难句等形式。 

    2.指导学生用情朗读。在讲读课文的同时,主要用示范的方法指导朗读,注意文章的基调,各部分情感的变化,语气、语速、韵律、节奏、停顿、重音等。要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读,切忌一字一顿,千文一调。朗读时要求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融入课文中,用心去感受课文,想象再现课文情节,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能力。这时的“读”可用男女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边表演边朗读等形式。 

(四)品词析句,诵读欣赏,复沓教学,让诗意的情尽情在课堂上流淌、沉淀。

1.品评欣赏,熟读背诵。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把自己的感觉送进这些句子里。可用比较法体会文章用词造句之精妙,也可倾听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想象情境,欣赏意境。

    2.复沓教学精彩片断,可以参照板书复沓背诵、按关联词复沓背诵、边看图边复沓背诵、边表演边复沓背诵、看图复沓等。

   (五)完美结尾、余音绕梁诗意不绝。

课尾设计如“豹尾”,语文课课尾总结切忌假、大、空,相反,课尾总结如“豹尾”一样简短有力,往往会收到“言犹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四、评价策略

    引领学生在感悟中学习语文,“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感性的语文只有用感性的办法来学才能使孩子们的语言与精神如甘泉般盈活。”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又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因为小学生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抽象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这个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说白了,他们是在读书中学会阅读的,是在习作中学会作文的,是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听说的。靠传授大量抽象的语文知识,是决计培养不出良好的语文素养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关注生命,用智慧和真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精彩画卷。这里的课堂告诉我们:生命可以如此绚丽,教育原本如此美好!

 

校 对/张  冰

编辑:路海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