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专题研究】“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专题研究】“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014年12月15日 10:15:25 访问量:468

“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014年优秀教学模式评选材料

长江中心校  张亮亮  

    由于学生的智力、能力是不能“一刀切”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为了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四人一组——小组合作”这一课堂教学模式。

一、改革起点

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正在飞速改变,在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知识以人们无法预想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和更新,教育教学的任务更加尖锐和繁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


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地努力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另一方面,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所进行的教育不是精英式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应该在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传授不同层面的知识;应该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对他们有用的终身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乐于接受学习。

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而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够。在教学中,传统教学不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学生需求而提供统一的课程、教学,在统一的时间里讲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也追求标准化答案,课后布置的也是一样的作业。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因此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这就是旧教育的弊端。而这次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转变旧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以前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滔滔不绝、惟妙惟肖的展示,讲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举手如林、答声如雷、热闹的课便是一节好课。可现在则不同了老师要成为一名旁观者、平等的首席、引而不发、弯下腰来看学生。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学习,由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发现,在小组合作相互争论、研讨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在互动中探究思考并内化生成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活,思维活跃,并富有创造性。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个性得以张扬,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而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改变了那种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教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三分看教师教七分看学生学,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的提高。倾听、点头、微笑表示赞同,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敢于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些规定明确说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要改革原有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主动性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新世纪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1.教师应该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来确定每一节课的目标、方法和内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思维的培育者。不再是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将课本的知识改组重建,改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摒弃以前“一言堂”的做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引导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对学习产生兴趣。

4.教师应该掌握新的技能,掌握新的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5.师生关系应该向互相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的关系。

6.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和学生。课程不断改革,知识框架不断重组,教师应该紧跟发展的步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但又具有每个个体的独立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予赞扬。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综合知识的掌握和传授,注意学科整合和三维目标的建立,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课程应该服务地方,具有地方特色。并且要坚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三、操作框架

我非常提倡也很喜欢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我的班级里有两套分组学习的分配方案并行。第一种方案是每四个同学是一个小组,前后两排来安排座位,我将这四个同学分成1、2、3、4号(是按学习效果来分的),1号是组长,2号和3号坐在前面,1号和4号坐在后面。这样,一方面,组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来监督组内成员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4号同学有问题时组长可以马上给与帮助,2号同学和3号同学可以互相帮助,组内交流也很方便。第二种方案是前面提到的1、2、3、4号分别组成A、B、C、D组。我将这四个组里有组织能力的同学任命为组长,每天的练习分层次来分配。A组要有所提升;B组可以选择想做的提升内容来做;C组要巩固所学知识,都会了之后可以得到解决困难问题的机会;D组则注重基础的巩固。另外,同学的编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滚动到更优秀的小组,也提升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在我的这种分组结构里,我的学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潜能也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开发。A组的同学觉得自己可以解决那些难题,很了不起,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B组的同学会为了解决一道难题而欣喜若狂,也会非常努力的想要进入A组;C组同学总是跃跃欲试,希望得到解决难题的机会;每个组里的1、2、3号同学会非常积极的帮助4号同学,使4号同学不要太影响小组合力的成绩。

但是我想,要使讨论有成效,首先要求讨论的问题必须有讨论价值,另外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教师要想办法避免在讨论的时候学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或是各自为战,信口开河。小组讨论会被广泛的重视和采用,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中静态的模式,逐步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局面,会使教学受益,使学生受益。要注重为小组和全班讨论及其他合作探究活动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注重启发各层次学生参与讨论,以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和集体探究精神注重教师同学生的合作,有效发挥教师在深入理解难点并掌握重点知识方面的主导作用。  

四、评价策略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面向多元。

评价标准不是单一的,主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能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能不能形成知识的共鸣,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里活的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学生学会了,会学了是主要的。

1.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教学过程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时都能够长时间保持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否不断增强。

2.学生是否由于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而发现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发言的教师或学生身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全神贯注,所回答的答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3.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踊跃发言;是否能全员参与活动,并主动地进行练习。

4.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是否能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同组内成员的意见,尊重组员的发言;是否能合力共同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5.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与新课标一同成长。愿我们的课堂不断迸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快乐地学习。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执行新课标理念,彻底地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校 对/张亚玲

 

编辑:路海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专题研究】诗意感悟语文课堂模式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