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总结 > 【经验总结】创新思路 发挥特色 转型发展实现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经验总结】创新思路 发挥特色 转型发展实现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2015年05月08日 13:49:53 访问量:424

创新思路 发挥特色 转型发展

实现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培工作转型升级大庆现场会经验材料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研培工作的定位与发展,关乎着全市校长、教师、学生的发展。这份责任,促使我们一直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始终关注着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也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研培工作如何转型,怎么发展?怎样实现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只有在自身研培能力的发展上下功夫,在研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思路,发挥自身特色,实现转型发展,才能满足校长、教师日益发展的专业需要,才能为建设牡丹江和谐教育作出贡献。

一、在自身研培能力和领导力上求强大,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牡丹江市教研院为充分发挥“四中心”、“两基地”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201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院领导科学筹划,整章建制,强化管理,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把教研院文化建设和研培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挖掘学院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立院、研究强院、实干兴院”的办院理念和“睿智、儒雅、豁达、有为”的研培教师发展目标,先后制定了《教研院继续教育工作管理规定》、《加强教研员外出学习管理的办法》、《牡丹江市培训工作考核评估方案》和《牡丹江市教研基地建设方案》,大力开展了“岗位练兵”、“助研带教”等活动。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教研员的研究品位和培训水平,壮大了学院整体教研实力。

近年来,又增设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几年来,每年度都在市区样本校进行科学命题和监测,已初步建设了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以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深入监测样本学样,探索基于实证的教学改进建议。2011年,又成立了师训中心(现研培中心),以管理、组织、沟通、协调全院教研培训工作为职能,该中心在确立全市研培工作发展思路、组织大型活动及跟踪问效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两个部门的成立,加大了研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强化了指导、引领的服务功能。增强了教研院对全市研培工作的领导力,为工作的进一步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创新思路,发挥特色,探索转型发展的新途径。

学院研培部门,一直积极探索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研训合一”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这样的追问:我们是否抓住了调查研究的环节,完全了解了基层校长、教师的职业欠缺和需要的帮助?是否关注了校长、教师身心全面发展?这些针对研培思路的追问,就是工作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因此,在具体实践环节上我们紧紧抓住了几个突破的重点:

(一)重心下移深度调研,夯实转型发展的基础。

重心下移,深入管理实践、深入教学一线,做好调查研究是做好研培工作的基础,更是转型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校长、教师的背景,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了解他们的经验和需要,然后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和综合,透过外部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我们把它作为破解转型发展瓶颈金钥匙的原因,例如,在高中课改的关键时期,高中部会同市教育局先后6次深入市区及所属县市近30所高中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即教师对如何把握课改与高考的关系有困惑,针对困惑,高中部连续三次组织召开了“高三学年教师怎样备考”的研讨会,以“实践—反思—实践”的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充分体现了调研基础上的教研员与教师“对话”功能。几次研讨,外市县的教师都不畏路途迢迢前来参加,最后一次竟有1000多名教师,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实属罕见。

(二) 逐步实现“小主题研究”向体系化、课程化的转型。

“小主题研究”是我市开展最广泛的一项研培活动,是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小主题研究是教研员以教学中发现的“小”、“近”、“实”、“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它具有“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例如数学学科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同课异构主题研修”,就是从“小”入手,以小见大。在做实实在在的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的过程中,教研员遵循了选择教师有能力实施、有价值、研究成果能推广主题的原则,经过不断的探索,小主题研究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研培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活动对于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后,我们在反思和评估中发现:小主题研究聚焦实践,关注课堂了,是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了,内容上可不可以更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目标定位可不可以更重视教育前沿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更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于是,如何实现研培活动由经验化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转型,如何提升研培活动的品质的课题摆在了面前。我们认为,小主题研培活动体系化、课程化,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策略。首先把有目的、有计划围绕解决一个问题的几个小主题研究组合在一起,前有计划,中有落实,后有评价和布置,有整体规划和思考,在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协商和思想碰撞中渗透科学的课程观,进而形成系统化、课程化模型。

(三)由“层级带动”、“网格培训”切入,实现研培形式的转型。

继“送教下乡”、“专题辅导”、“学术沙龙”等有效培训形式后,我市在转型发展中的一个创新做法是“分层施训,层级带动”,其根本就是充分挖掘校长、教师之中的隐性资源,我们积极创造可行的条件,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让他们带动骨干,骨干再去带动身边的人,形成一个层层带动的链条,就会形成层级带动,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局面。基于这种思考,在“名优工程”实施中,我们大胆使用了“层级带动”模式,把专家型、研究型、骨干型三级校长、教师培养对象按学科分成若干组,聘请省内外专家为学科导师,配以市学科教研员协助组织和指导,从而建立起校长、教师之间的学习实践、交流互动的机制,弥补了培训资源的不足,为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二个创新做法是采用网格培训。我市学前教研培训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横向六个主题,纵向三个年龄阶段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把横向与纵向要素交织成网实施培训,教师们感到这样的培训方式将《指南》从理念落实到行为实践,很具体,指导性很强。

    小学语文学科进行的“对位式网格化”培训。以基点校为单位,设立多个活动现场,将阅读教学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和推广,引起了强烈反响。

(四)在高端特色培训项目上,彰显研培转型的成效。

我市在校长教师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探索上,开发出一些特色项目,从工作内容、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上,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2009年,全面建设高素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名优工程”,在丹江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它立足本土科研牵动、层级带动,它依托本土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培养名优校长、教师群体,是实现丹江教育均衡发展的破题之解。近三年的一期工程,共培训了739名培养对象,其中校长171人,教师568人。搭设的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平台,不仅使培养对象受益,还覆盖了全市同期参训的3000多名普通教师。2012年全面开启了第二期工程,培养规模上有所扩大。培养对象的选拔上,更加注重地域间、学段学科间的均衡发展,更加倾向农村;培训目标的设计上,更贴近一线,强调服务课堂教学;培训管理上,重视师德塑造,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培训模式上,继续坚持层级带动、课题牵动的原则,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培养形式;培训资源的开发上,更加注重本地专家的引领作用,

今年,我们首次邀请具有教师教育专业性优势的高师院校参与全市教师及教育干部培训,启动了高端培训项目。9月,覆盖全市五县市五城区的近50名骨干校长,由市局主管领导和教研院主管院长亲自带队,赴华师大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高端校长培训班。10月,全市54名中学骨干教师又赴东北师大参加高端培训。参训校长和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了解到了教育教学最前沿的发展信息,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派出校长、教师参训,还要扩大规模,开发新的研修合作项目。

三、在“教研、科研、培训”联动整合上实现转型的新局面。

为高效发挥教研、培训、科研的作用,帮助校长、教师适应课改的变化和节奏,解决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有力地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我院确立了“教育要优质发展,研培必须先行”和“解放思想、潜心研究、示范引领、服务基层”的指导思想,在“教研、科研、培训”联动整合上实现转型的新局面

我们首先从教研、科研、培训三方抽调专家,建立多层次、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组建了专家级主讲教师(外聘培训机构及高校教师)、骨干培训主讲教师(研培人员、科研人员)和二级培训主讲教师(学科骨干教师)三个梯队,强调根据“任务驱动、激发内需、构建主题、问题引路、理论指导、组织研讨、归纳升华、个别诊断、专业提领、跟踪指导”的“培训主线”开展培训。

其次,运行“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主要以“任务驱动”形式有机整合。把教研活动中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任务”,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使专业引领与课题研究指导有效结合。教研员人人有研究领域和课题组,主要研培部门至少有一项省级重点课题,教育学会在全市教师培训中承担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任务,每期为20课时。全市有省级重点课题52项,本年度研培部门组织完成的研究工作近30项,在三位一体模式框架下,保证了转型发展的进程。

转型发展,理解“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么统一规划,具体职能部门之间怎么联动配合和促进,学科研培工作具体怎么落实一体整合,这不仅是我们目前的重点工作,也是关系未来发展的大计。

研培工作的转型和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是校长、教师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创造研培工作新局面的强大推动力。让我们携手前行,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曹友斌



编辑:路海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