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

2013年06月09日 07:47:41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606
 与朱元思书

——绥化市2013年科研成果参评材料 

兰河一中  于薇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掌握文言词句,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章的内容;品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朗读培养语感,辨析文中写景的方法,在朗读品析中感悟情感。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学习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师: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知道大家昨晚预习了没有?

生(多数):预习了。

师:昨晚老师让我们的科代表布置了作业,要大家在网上或运用其它途径查找关于作者吴均生平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找到了没有?

(生有的摇头,有的拿出复印资料以示查到。)

师:李晨阳,你来介绍作者吴均。  

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查的资料很短。

师:没关系,介绍清楚就可以。

生介绍作者: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亦能诗,原有集,已失。

师:很好,请坐下,介绍文字虽短,却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态度认真。

师再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凌秀轩,你听清楚了李晨阳从哪个方面介绍了吴均?

生:主要从文学上的贡献介绍吴均。

师:很好,凌秀轩同学不但认真听,而且概括的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师出示幻灯片,并由此生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生读: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生把“庠”念yáng,“鄣”念zhàng

  师(在黑板上写下“庠、鄣”二字):刚才林文峰同学把这两个字读准了没有?部分生说:没有,他把“鄣”成故障的“障”读。(多数生不懂读)
  师:那谁能上黑板把这两个字的注音注上。

(有部分学生读出字音,有一生忙着查字典。)

师:好,王雨欣,你上台来注上音。

(生走上台注上“庠xiáng”“鄣zhàng”。)

师:正确,我们要向我们的科代表学习,勤查字典,做到字字落实。

(生投去羡慕的眼光,有的在笑。)

师:我们先看文章题目“与朱元思书”作何解释?

生齐说:写给朱元思的信。

  师:文题那个字解释成“写”?

生沉默,一生说:是“给朱元思的书信”吧。

师:对了“与”解释为“给”,“书”解释为“书信”,“朱元思”为人名。那从题目看文章应是一封信了,那信的内容是写什么?

生:写景。  

师:具体是写哪里的景?

有生答: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的景。

又有生答:杭州富春江的景。

师:很好,看来昨晚预习文章预习得还蛮深透的。文章就是写富春江一带的景,富春江素有小三峡之称,接下来,我们就要随作者一游小三峡了,我们再把课文熟悉一下,先把你不懂解释的字句划出,老师给3分钟大家看全文的注解。

(生很认真地阅读全文注解,并划出难懂字句,师巡堂。)

师:好,老师刚才发现全班只有3位同学没有在书上划出不懂理解的字词句,不知道这3位同学是否都读懂了?(其中有1位没划的同学不好意思,开始划字词句)这样吧,大家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让别的同学帮助你解答。

(数生举手)

师:方冰,你哪句不懂。

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师:谁来帮方冰解疑?

一生:任凭水流向东向西。

师:是船任凭水流向东向西,还是指水任意流向东流向西?

生更正:应是船任凭水流向东向西行。

师:对了,悟性高,以后组织语言时应注意用语严谨,以免产生悟会,请坐,还有没有同学有疑难?

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和“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我不懂。

师:有谁可以解释这两句话?

  (一生举手)

师:刘阳,你来。

  生:前句解释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后一句解释为:“在枝条稀疏处有的地方还能看见阳光。”

师:刘阳同学的解释完全准确了没有?

(生沉默,无人有异议。)

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最后一句,“有时见日”的“有时”是解释成“有的地方”吗?“哦,应解释为有时候”。(一生恍然大悟)

师:对了,所以这些小处也考人,还有没有别的地方难以理解的?

生:“奇”“异”作何解?

一生答:奇特、怪异。

师:“奇”可解释为“奇特”我们往往可对某些字词直接组词就可得出字词的意思。“异”能否作“怪异”讲?能不能换个更恰当的词,也可用“异”组词试试看。

生:“灵异”。

生:“奇异”。

师:很好,都有开动脑筋,这两个词都可解释“水”异的特点。还有没有不懂理解的字词?(生摇头示意没有)那好,我们先把课文读一次。

生:大声齐读。

(生读完)师:我再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谁愿意起来读?

(陈宇跃跃欲试。)

师:陈宇,你来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与陈宇比较一下,我们刚才读得怎么样?

(陈宇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

师:刚才陈宇同学读的与我们自己读的有何不同?

生齐说:陈宇的有感情,我们的没感情。

师:能否具体点分析。

一生举手:我们读的语调平淡,陈宇读的语调有高低起伏。

师:评点的到位了一点,还有谁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又一生举手:老师,我们刚才读得很响亮,齐读好像没错字,我觉得很好,陈宇读得有感情,但声音不够大,且读错了一字,把“湍”读成“duān”。

(生向陈宇望一眼,生怕陈宇不高兴。)

师:王颖涛同学听得很认真,提的意见很中肯,自我肯定中体现出自信。  生在台下小声地议论:“就是嘛,我们也读得不错。”

师:刚才大家确如宋清雪同学所说的都很投入地大声读,吐字清晰,陈宇同学在朗读感情上把握得较好,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在朗读中了解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和体会作者寄托山水的感情。从全文看,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生齐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为什么这句话能统领了全文写出山水的奇异?

一生举手回答:因为第2、3两段分别写水的异和山的奇。

师:对了,正如于化男所说的下文就是抓住“奇、异”二字做文章,我们先把第1段读一次,看文章第一段前四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朗读,并体会。)

师:好,刚才很多同学都很投入地读,有些同学甚至脸部表情都出来了。

(生哈哈大笑,望向姜权。)

  师:马壮,你看第一段前四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生:晴朗,明净的画面。

另一生:视野辽阔。

师:把握得都很好,我们揣摸一下,作者行船纵目,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一女生答:清爽的感觉。

另一女生答:心旷神怡。

一男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自在的感受。

师:很好,这三位同学都从读中体会到了此处山水风景的妙处,特别是这位男同学还把诗句引用上了,把难于言传的特殊感受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感受可谓深刻,接下来我们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应注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应读出作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心情。“奇”,“异”重读,“天下独绝”应有感叹之情。(朗诵后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师:老师刚才仔细听了你们的朗读和刘阳同学的背诵,老师觉得大家悟性很高,基本上把握作者第一段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们看第二段,第二段是写……

 生:写异水。

师:对,写异水,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的过程中看哪些字句应注意轻重缓急?谁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沉默片刻,孙海鹏、姜思慧举手。)

师:难得,平时男同学很少举手朗读,今天孙海鹏同学倒开了我们班男生的先河,好,有勇气,你来试试。

(生孙海鹏大声而有感情地朗读了一次)

师:很好,感情很投入,黄继湖哪句读得最好?

一生:“急端甚箭,猛浪若奔”。

师:王春凤,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读得最好?可否具体分析一下?

生:因为孙海鹏读出了水的急和气势磅礴,从重读“甚箭,若奔”两句可看出。

师:王春凤分析得很准确,那你能为大家再示范一下吗?

(生王春凤范读此句)

师:很好,请坐下,刚才我们分析了这段最后两句的朗读,重音应落在哪里,那前面的四句应如何读?(一生举手.

师:孙新成,你来。

生:不像后面两句那么急,应平淡点。

师(疑问):不那么急?读平淡?孙新成应该理解了怎么读,但用词不是很恰当。谁来改一改?(一女生举手)

师:丛艳雪,你来改改。

生:我觉得语气应比较平缓,平淡是没感情,“平缓”是语调放轻放慢。

师:很好。还有没有别的同学有别的看法?

(杨宇莹举手示意有不同解释。师示意她回答。)

  生:我觉得不但语调放轻放慢,还要读出水的特点,体现水清这一程度的词有“皆”、“千丈”,所以这两个词应在清缓的读中体现水的少见,难得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应读出作者细细欣赏的游览过程。

师:杨宇莹同学分析得很到位,你能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老师,我读的不好,叫别人试吧。

  师:没关系,试试看,如果不行,老师再请别的同学示范。

(杨宇莹犹豫了一会,开始读。)

(读完后)师:不错嘛,起码比第一次朗读全文时有进步。好,大家齐读一次,应注意前后水的变化,轻重缓急要有所体现,应读出水清水绿水急的特点。

(师打出幻灯片.:异水:1.明净;2.湍急)(生齐读第二段)大家读得很好比第一次大有进步。

师:可否有感情的齐背一次?

生:可以。

师:那好,“水皆漂碧—”背。

(生齐背第二段,声音转为洪亮且熟练。)

师:很好,老师发现至少有40多个同学会背下来,剩下10多个同学虽背得不是很熟,但刚才还是较认真地坚持背完,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去再好好背一背。接下来,我们就随作者一游“奇山”吧。

师:你们先自由朗读,在读中体会山的特色。

(生轻声自由朗读,师巡查。)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同桌两人在互相斟酌如何读,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大家可以借鉴一下。此段写山的句子有哪些?

生齐答:“夹岸高山”一直到“千百成峰”。

师:这里的山奇在哪呢?

一生:奇在高。

另一生:奇在山势“直”。

又一生:奇在山多。

师:都有道理,山如果仅仅“高、直、多”能否说就“奇特”了?

  (生有的摇摇头,多数沉默。)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在写山时作者用了多个动词,分别是哪些?那些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生齐答动词有“负、竞、轩邈、争、指”)

又有一生答:这些动词很生动,用了拟人手法把山写活了。

师:对了,就是这些动词把山的态势写了出来,使山充满灵气和活力,那我们朗读时应读出这种味道来。我们再往下看,“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这是写山的什么?

生:写山的响声。

师:对了,从听觉写山中的响声,那这些声音对于作者来说好不好听?

  生:好听。

师:那能否把“响声”这个词改一改?

一生:改成“乐曲”吧。

  师:很好,体现山中声音动听的句子有哪些?

  一生答:“泠泠作响”、“嘤嘤成韵“。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生姜旭举手)

  生:试一下,大家别笑。

  (生很投入地有感情朗读,读完后全班同学鼓掌,发自内心。)

师(惊讶、赞叹):难得,难得!姜旭同学进步很大,令老师和同学难以想象,希望你以后多发言,像今天这样。(姜旭在台下说:我还以为有同学会举手,谁知道只有我一个人举手,老师就把肥猪肉分给我。)(生哈哈大笑)看来姜旭还蛮有幽默细胞。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姜旭刚才朗读的那部分。

(生赵琳琳举手)

  师:好,赵琳琳,由你来点评。

生:“泠泠作响”“嘤嘤成韵”读得较缓,作者似在倾听,“千转、百叫”应扬起重读,他做到了。

师:很好,请你为大家再范读一次。

(生范读一次)

师:王燕同学也把握得很好,大家有感情齐读一次吧。(师生共同有感情朗读)。

争高竞上

  读完后,师打出幻灯片3,奇山万籁和谐。

师:作者从山势和山中的乐曲体会到山的奇趣,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师:这句话作者要阐明什么观点或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四人一小组讨论,等会推荐出见解独到的同学回答。

(生讨论3分钟左右,师巡视。)

师:好,你们有自己的看法了没有?

一生举手:表达作者归隐从林之心。

师:好,有见地。请坐下。李爽你来。

生:我认为:看到此情此景,作者从中受到启示,劝告我们不要太执着功名利禄,要知道“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远离官场。

师:很好,想不出女孩也有男孩及时行乐的洒脱,其他组有没有其他想法?

  一生举手。

师:好,付艳伟你来谈谈。

一生:老师,我的见解与李爽有相同之处。但我不认为作者要远离官场,我认为作者既要功名利禄,也要及时行乐。

(多数同学点头赞成)

师:男同学果然看问题比较独到,既要功名利禄,也要享受生活。不错,我们可以从“望峰息心”可看出作者是一时陶醉,如不“望峰”还会重返官场;同时作者也从“窥谷忘反”体会到虽身在低层,低层也有让人留连忘返之处,我们可忙里偷欢,享受人生,这或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朱元思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吧,同时也希望朱元思能放下手中繁琐的公务,暂时到山林游一游,放松心境。

师拓展: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师:今天的作业,请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同学们要注意,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雅,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做到: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以至成诵。对于朗读的指导,首先在预习之前,我将文章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要求学生标注字词的读音及朗读停顿,然后要求他们回去要将课文读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学生将课文读熟,并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那么大体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课时,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且速度宜慢,因为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还要留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及段落间的停顿,尤其是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会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文字所描绘的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留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这篇文章的难点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考虑到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觉有些肤浅,所以教学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及个人经历,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最后再作以总结。

                                                              评审人/杨玉森

编辑:路海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