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论坛- > 【校长论坛】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教师问题

【校长论坛】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教师问题

2013年07月10日 09:27:15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727
 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教师问题

临江中学  樊希江

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新课程不是简单的教学改革,而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深刻的变革。因此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者认为,教师能否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教学上做出适当的调适,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基于此,新课程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就教师的观念而言,不仅难以改变,而且所需较长时间。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有改变,那么这种变革就不是真正的变革,仅是一种表层变革而已。而教师是否支持课程改革,认同新课程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观念,除了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师文化。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大城市的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不仅存在着教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还面对着教师数量不够、待遇不公和考核看学生成绩的问题。这对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或影响。结合我校的情况,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的数量不足,素质较低的现在,而且农村教师对正在实施的课程掌握还不够充分,又要进行改革,实施新课程,所以许多教师害怕课程改革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压力,认为新课程不适合农村学生,因此对新课程的态度及其冷淡。另外,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由于升学考试压力,课堂上教师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流程,虽然偶尔给学生时间去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在探究时不能按教师预想的计划进行,经常会出现原有的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演变为教师的横加指导干预,甚至教师直接讲解。而且学校的考核制度中考试成绩就占了总考核分数的50%,谁能不把教学成绩放在第一位?因而,大部分教师仍然按老方法进行教学,对新课程的实施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着误区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仍有一些教师不能理解新课标理念,对课改中一些新理念的理解十分肤浅。新课改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具有代表性的名词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念在教师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经常会被曲解,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例如,现在一说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模式,那就一定会提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家说着都熟,可做起来就会发现存在着许多的误解。在听课中我发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在课堂中出现的频率很多,可取得的实效却很少。很多教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提出几个问题没有让学生思考就直接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探究学习等同于在活动中学习,经常是在小组合作时就相当于探究学习了,甚至有时候学生们都不知该怎么合作,讨论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三)农村教师知识更新不足,参与课改处于应付状态

农村的学校条件有限,许多教师平时接触的信息很少,对国内外教育改革更是了解不多,工作中习惯于以往的做法,面对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很多教师总是觉得不符合实际,难以落实。在我校教师中,有一部分为青年教师,他们有课改的热情,但缺少教学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其他都为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他们有教学经验,但其知识结构呈老化趋势,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的需要。可以想像到,一些老教师知识储备本身就不足,在思想上又有一定的抵制,参与课程改革时多是应付状态。他们即使有比较认真备课,但研究的深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往往重视了大框的设计,对细节的关注不够;往往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不能多个角度来设计;往往重视了探究内容,却忽略了方式、方法。同时,像我校这样的乡镇中学,教师们在课改实验中缺乏优患意识和紧迫感,参与校本研究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也处于应付状态,流于形式。加之,他们平时很少“充电”或者“充电”不及时、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因而对实行新课标的新课改教学模式感到非常困难。

(四)农村教师使用新教材力不从心

新教材因新课标而诞生,因为在使用新教材时就应该注意达成新课标的要求。可是,我发现我校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学生在学习时也显得无所适从,尤其是在教材中出现了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这些例子农村学生大多都没有听说过。例如,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信息技术并会用多媒体计算机查阅相关资料,这一点不仅学生不会,就连大多数教师也感到陌生,这反而增大了教学的难度。

(五)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形式主义严重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走进了师生的生活,走进了课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新课改的推进中,不少学校和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例如:很多教师都在追求外在形式表现,这样听课人一看课堂就非常活跃,形式多样,学生是又自主,又合作,还探究了,啥都不缺。经常有教师这样,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表演、游戏、魔术等,使一堂教学课变成了观赏课、表演课、魔术课,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表演好这个节目,而不是如何学好这节课的知识。这些课表面看气氛活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实际上学生既没学到知识,又没拓展思维,更没有培养能力,只能说学生玩得高兴了。又如,许多学校和教师期望在新课改后实施新教材、新教法,教学效果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结果和预期相差甚远。于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对课程改革丧失信心,教学又走回原来的老路。

(六)农村教师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科学、合理

新课标实施后多媒体教学资源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大家为符合新课标要求,都追求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大量应用。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份依赖课件,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看不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维,根本不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人为物用,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初看,整堂课教学严谨,教学过程流畅,但细细体味,在这堂课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课件的“奴隶”,在课件的牵引下,学生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他们能够做的也多是揣摩教师的心思,按照课件的要求去“投其所好”,结果造成教学毫无生机。

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农村教师又面临着待遇不高,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工作任务较重的现实情况。而新课程的实施又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在课改中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注重教师培训的效果,加强课程改革的宣传,改善外部环境,推动新课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校 对/方 丹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