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点拨 > 【专业点拨】构建“读-理-练”教学模式

【专业点拨】构建“读-理-练”教学模式

2011年10月31日 17:43:02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575

构建“读--练”教学模式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进修校  王淑华

一、构建读--练教学模式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本,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要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因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本领,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时间少,课堂容量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针对本学科特点设计读--练这一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通过训练巩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整堂课都在围绕着“问题”进行学习,围绕着“问题”探究,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使他们养成发现问题勇于尝试积极探究的良好的思维能力。

二、读--练教学模式概述

本模式“读”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理”是师生共同理清所要学习内容的基本脉络。“练”是让学生巩固训练,从而进一步完善提升。

这一模式中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教学目标能使教学工作明确方向,又能使学生按目标要求调控自己的认识倾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行文本阅读及思考探索问题。

这一模式,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之后,针对学生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教学,它强调自主学习,肯定学生自学的成果,凡是学生自学已经解决的,已经会了的坚决不教。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不是一言堂而是尽量的引导会讲的学生讲。教师做适当肯定、表扬,若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或有错误,就让其他学生帮助补充、更正,若其他学生难以完成,则教师先点拨、提示。然后让学生继续回答,直到正确为止。要鼓励学生发言,大胆争论,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给敢于发表见解的同学适当加分,以精神鼓励为主,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的,一定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竞争能力,陶冶了情操。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不是不教,而是要更好的教,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一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在这一模式中“练”是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训练的过程,旨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三、读--练教学模式具体流程

导入、板书、示标。(3分钟以内)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指定目标要准确即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等。

3)学生阅读前的指导。(1分钟左右)

让学生知道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怎样检测自学效果等。

自主阅读,发现问题(20分钟左右)

1)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质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识的愉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理清脉络,解决问题(10分钟左右)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补充、更正,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为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组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适当的渗透思想教育。

及时训练,完成作业,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10分钟左右)

习题可分为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再现性题目或变式性题目,也可以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测试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当堂得到巩固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效果:

本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好学、乐学习惯,全面提高素质。

 

编辑:风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