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修报告 > 【研修报告】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研修报告】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013年12月10日 14:42:40 访问量:331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反思

                        第四小学  何玉国

课程改革就是一个实验,按着步骤和环节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可是它却关系着或者说决定了众多孩子一生的命运!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还给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生活呢?

一、实行“情感课堂”,让孩子感受温馨。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亲自来翻阅,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学习生活呢。

1.把“充满激情的我”展示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根本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我想,一定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学生需要”,注重“学生激趣”。

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激发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实行“对话课堂”,让孩子感受民主。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只能是是被动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其实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我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和感受。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实行“开放课堂”,让孩子自主感悟。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教”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应该让他们尽情的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尽情地去展示自己!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表现出对课堂的极高兴趣,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我想只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生活当中的语文。

四、实行“感悟课堂”,让孩子感悟生活。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创造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氛围,同时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同时和学生共同去感悟,而每一个人的所得的是不尽相同的。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愿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成为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校 对/路海波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