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唱歌》课堂实录
——绥化市2013年科研成果参评材料
远大二中 杨金洁
教材:《小动物唱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的第二课。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动物的歌曲,C大调,规整的上、下句结构,速度中速,内容风趣。歌曲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许多小动物聚会时欢乐的场面。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老师必须不断提醒、鼓励并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关注他们的表现。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并感受、体验《小动物唱歌》的音乐情感。
教学设想: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爱动物是学生的天性等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2.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
3.通过歌曲动作的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培养和挖掘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认识力度记号“f”“p”并按照力度要求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各种动物的叫声进行歌曲创编,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弱起小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在大自然中有哪些小动物吗?
(学生回答)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模仿出小动物的声音呢?
(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二、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师:同学们,模仿得都不错,现在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注意听,老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师模仿一大一小的两个声音:“呱 呱”“嗡嗡 嗡嗡”)
生猜:青蛙和蜜蜂。
师:前后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声音大,后面的声音小!
生:一个重、一个轻。
师:对呀!在音乐中声音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声音“强”用“f”表示,声音小的,叫做声音“弱”,用“p”表示。
(出示图片:强——f 弱——p)
师:强的声音响,弱的声音轻。(一边说一边用手的高低表示声音的强弱)作铺垫。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生拍手读:“ff强强强,pp弱弱弱”。 学生跟读
【通过不同力度的拍手,感受声音的强弱。】
三、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小动物唱歌》。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太精彩了,瞧,同学们的表演吸引了一群小动物,它们唱着歌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出示课题卡片后播放课件歌曲录音)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
生一起叫出:小猫和小狗。
师:小朋友们,想和他们一起快乐的歌唱吗?来吧!
【能通过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初步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课件出示完整的歌曲)
2.按节奏读歌词
师:(教师边说边指着歌曲)先让我来拍手欢迎小猫好吗?
(教师一边拍手一边按节奏读第一段歌词,注意弱起小节处)
师:孩子们,能学老师的样子来欢迎小狗吗?
生:能。
师:好,举起你们的小手,注意开始的“许多”要先把手打开。好,一起来。
(师生集体一边拍手一边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
师:同学们拍手拍得开心吗?(生答开心)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拍手听歌吧!
(课件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师生一起一边听歌一边拍节奏。)
【学生在拍手活动中初步感受的弱起小节特征。】
3.初唱歌曲《小动物唱歌》
师:刚才,老师发现已经有同学小声的唱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轻轻的学唱吧!
(教师弹琴,学生开心的小声跟唱。)
师:把你们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好吗?
师:每一段第一个的“真快乐”唱完后,下面还有所以要赶快往下唱,不能拖。一起来试试。
(学生反复练唱这句。)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唱得时候总是很投入,我们请她到前面来唱,好吗?
(教师请出那名学生)
师:其它同学跟她一起唱。
(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关注学生演唱。)
师:这位同学唱得怎么样?
生1:她得表情很好,总是笑眯眯的。
师:是啊,她笑眯眯的表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猫和小狗的快乐。
生2:她唱出了歌曲的强和弱。
师:噢,原来歌曲中还有两个可爱的小符号。“f”表示“强”,声音要大点;“P”表示“弱”,声音要小点。 (用大嘴巴和小嘴巴图片表示声音的强弱)
师:这位同学唱得多好啊,老师想奖励奖励她,你们同意吗?
学生毫不犹豫的说:同意。
(教师送出一个小猫头饰)
师:同学们,你们会象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来演唱吗?
(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同时大部分学生注意了强、弱处的演唱。)
4.师生互动,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
师:现在老师想唱小动物叫声的地方,你们来帮老师唱歌词,好吗?
(教师富有表情的演唱,同时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强调“强、弱”处的演唱。)
师:老师唱得好吗?相信你们会比老师更好。你们来唱小动物的叫声,老师为你们唱唱歌词,好吗?
(师生合作)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老师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让他们在热闹、欢快、细致、灵活的练习中掌握《小动物唱歌》这首歌曲。】
5.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小朋友们唱得可热闹了,可在你们身边的乐器坐不住了,也想来表现小动物的的叫声,你们同意吗?
师:轻轻的拿起你们的乐器,(学生有秩序地拿乐器)碰铃和沙球演奏小猫的叫声。好吗?
师:双响筒和响板就演奏小狗的叫声吧!行吗?
生:行
师:请同学们一边唱小动物叫声一边用你们乐器自己来演奏演奏。
(学生自由练习)
学生集体演奏。
师:看到小朋友们演奏的这么好,现在老师想唱歌曲请小朋友们来为老师伴奏,行吗?
生:行!
教师演唱《小动物唱歌》学生伴奏。
师:太棒了,都成了小小演奏家了。请同学们把乐器放好。
【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创造性的去发挥想象力,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6.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师:我们今天有了歌唱家、演奏家,还缺少什么家?
生:表演家。
师:对啊!同学们想一想,动一动,看哪位同学表演的最好,跟着音乐来吧!
全体学生跟着《小动物唱歌》的音乐自由发挥想象。
师:好,谁愿意上来,你来,你来,其它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指名3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得怎么样?
生:很好!(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老师也得表示表示,每一人奖一个小动物头饰,戴起来吧,掌声送给他们。
师:还有哪位愿意上来,你来,你来,下面同学如果表演好,也会有奖励哟!
(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都争先恐后地到前面表演。)
【为学生提供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使学生扎实的学习歌曲,并通过模仿,更深的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四、歌曲创编、开拓知识。
师:刚才我们只唱了小猫和小狗,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欢迎吗?
师拿出小青蛙头饰。
师:小青蛙怎么唱?
一生学唱:呱呱 呱呱。(按歌曲中的旋律唱)
师:唱得多好,这个青蛙头饰送给你了。
师:大公鸡怎么唱?(出示公鸡头饰)。
一生学唱:喔— 喔— (按歌曲中的旋律唱)
师:看来你很喜欢大公鸡,这个头饰归你了。
师:羡慕吗?请你们自己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头饰带起来吧!
学生有礼貌的选择头饰。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表演一下呢?
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播放《小动物唱歌》伴奏,全班学生自由演唱。)
【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急于扮演小动物进行表演,全身心投入,感受乐曲,体现个性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
师:你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开心吧?
生:开心!
师:通过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老师看出我们同学是非常喜欢小动物。希望你们在生活中都来爱护动物、关心动物、做一个爱护动物的小使者好吗?带着对小动物的那份喜欢,我们再唱一次《小动物唱歌》好不好?
生:好。
播放歌曲 学生有感情的拍手演唱歌曲
【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反思 :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使学生自己学会模仿各种动物声音,再由动物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感受声音的强弱。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拍手和用声音表现。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理解了声音的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小动物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分辨声音的强弱,模仿动物的动作,最后根据动物的叫声进行歌词创编。这些环节的调动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尤其在最后进行歌表演活动时,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去发挥想象力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特征。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审核人/王英华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