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专题研究】让学生热爱写作

【专题研究】让学生热爱写作

2014年05月04日 10:26:33 访问量:529

让学生热爱写作

——在兰西县小学“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教研会上的讲座

兰西五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感谢初教股、进修学校搭建这次教研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现在以我校所承担的这节作文课为范本,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学习体会与同行们交流。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背景

1.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编有《捅了马蜂窝》和《渡河少年》两篇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中编有《做毽子》和《读不完的大书》两篇文章。通过学习这几篇富有童心童趣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重温儿时旧梦中,愉快地学到相应的语文知识。在回顾成长的历程同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童年的回忆”这篇习作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写的内容也比较宽泛,只要是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都可以写,习作的提示和要求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两段文字,二是一幅插图。第一段文字是强调这次习作的范围是“童年都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要求回忆之后,写一件事,重点是写有趣的事。第二段文字是交代本次习作重点是:要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自己感到有趣在哪里。插图是小同学在钓鱼、画画、捉蝴蝶,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告诉学生都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可以写图上的内容,也可以写图上没有的内容。因为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有了这样的序列安排,让学生在回忆中找到生活素材,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

2.学生的写作现状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现状令人深思。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不加思考,提笔就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几句口水话,就是离题万里,不能很好的表达中心思路,让人读起来感到乏味。有的拿到题目后两眼发呆,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 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方式是:“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像临帖一样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

3.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的写作要实现以下目标: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怎样改变小学生的写作现状、怎样完成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怎样实现本单元训练目标,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于是在我校的习作教学中尝试从兴趣激发、素材积累、技法指导等三个方面指导教学: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异多样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情感外露,尤其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教学活动的小学生来说,在作文教学中更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王老师这节课主要采用了音乐和场景图片激情法,观看影集的同时播放《童年》这首歌曲,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由于学生亲身经历所以写作时不再是苦苦寻思,满面愁容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构思,由于特别感兴趣,所以写出的文章生动、有趣, 富有生命力!

2.积累写作素材、信手拈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前提。这节课上学生之所以有话可说,文章构思巧妙与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寻求以下几条途径去积累写作素材。

(1)在阅读中积累,开拓写作思路。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起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有些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①坚持读写结合、模仿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指导仿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仿写火烧云变化的句子,火烧云上来时描写周围事物景象的段落。无论是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还是谋篇布局的方法都得到积累。本节课中就是结合“捅了马蜂窝”和“渡河少年”中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等技法指导习作教学。

②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情境。

在语言积累上,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篇目、充分发挥班级的图书角、校报、图书室以及其它平台的作用,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好词佳句,及时摘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2)从日常的生活中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书上看到的事情,远及不上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放风筝、跳绳、拔河、故事演讲会等。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说明白,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 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说完整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例如,“童年的回忆”这篇习作,首先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情,引导学生说清楚细节部分,仿佛又回到事情发生的时刻,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优美,但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感受却描述得生动、细致。可见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更有利于写作的需求。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多练笔,我校的“磨砺集”和“秋拾集“就是围绕某一个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长期系统的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写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学生通过练笔,可以使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掌握写作技法、我手写我心

写作技法恰到好处地点拨,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针对孩子们在写作时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注重了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等写作技法的渗透。

①审题、例如:开篇让学生大声读题,说一说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在读中抓住“童年”“回忆”关键词感悟到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写的是童年的事。

②立意、选材:通过让学生阅读习作提示  进一步明确, 写作范围——写的是童年的事,写一件事、是写有趣的事。同样是找准关键词“趣”确定本次选材的内容是  开心的、快乐的事。让学生知道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 热爱生活的中心思想得以渗透。

③怎样把文章写具体

好的文章要写真实具体,是对小学生作文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孩子的文章常常无话可说。即使是很熟悉、很精彩的人或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写不具体。从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也是儿童学习作文、写好句子的基本规律。教师都要求学生“作文要具体”。其实,许多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新编教材的特点是每组课文都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而每组课文后的习作训练题目都紧紧围绕着本组课文的所选编的主题来进行,并且习作训练的重点也都在每组课文的范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环节时,采取“对比感悟、回顾迁移”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回想本单元的两篇主体课文“捅了马蜂窝”和“渡河少年”的课文内容,重温写事的文章要写清楚六要素、注意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找一找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句子。读一读相关的语句,体会到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的描写。其次在学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段文字、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这样,学生在写作之前,心里对具体有了明确而深刻的了解,写起话来才能有章可循。

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

开头,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你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达到让文章一开始就吸引住读者的目的。 王老师这节课采用的方式是进一步链接已掌握的开头结尾方法,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回想等)

结尾:(总结式、首尾照应式、反问式、自然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使其掌握了谋篇布局的方法。可谓用心巧妙。

3.作文评改——把权利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改、互相改、集体赏评改等,运用的评语有:激励式、商量式、谈心式、逗趣式等,都是以激励学生为主,教给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趣”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这样,我们的每一名学生一定会饶有兴趣,一定会有话可说,一定会爱上作文,享受作文的快乐。

当然了‘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习作教学,每位语文教师都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着,也会有不同的感触收获。以上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学习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者指正,谢谢!                                                               

                                                                 校 对/张亚玲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