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论坛- > 【校长论坛】 新课改下校长办学的理念思考

【校长论坛】 新课改下校长办学的理念思考

2013年06月08日 10:57:18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485
 新课改下校长办学的理念思考

—瑞金市第三中学校长  张九明

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之魂”,其办学思想实质就是学校的工作思路。国家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启动并向深水区迈进,作为校长,如何确定新的办学和治校理念是教学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新课改下,校长须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引领教师转型,创建生命课堂,达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变革。它总结了历次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外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全面调整和改革了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校长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实施新课改,要靠校长领导全体教师以对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去逐步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办学理念理所当然在课改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顺利完成自己职责的关键。

一、正确角色定位,树立全面质量意识。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校长的定位应该是:

1.组织者和促进者

首先,校长要对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这次课改前,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好书,至于教育改革、教学研究,那是专家的事。甚至还有极少数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甘当平平庸庸的“教书匠”。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在一切可能的场合,校长要对广大教师进行宣传,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指出旧的课程中那些孤立、封闭、萎缩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死板、机械、沉闷,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的巨大危害,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出现的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生动活泼的新气象。

其次,校长应该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课改的纲领,是教材、教改的依据。校长只有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指导广大教师去实践,并对广大教师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要深刻揭露传统教育理念和旧的教学方法的危害性。通过与师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使广大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学生的不满,尤其是学生对旧教法的反感和对新课程改革的渴望,这样就可大大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参与者和带头人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基础教育领域的革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学校领导,校长应该精心组织,全面部署课改的各项工作。除了按上级要求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外,在校内还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合理分工,落实年级课改的组织机构。第二 进行有计划的校内培训,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课改的重大意义,从内容上了解新课程标准,从方法上逐步接受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第三学校要开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并大胆实践。第四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听取专家对新课程教学的专题讲座。第五 学校在培训经费、教学设备、参考资料等方面要提供有利保障,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

3.引导者和经验推广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形式、内容、规模都远远超过了历次教育改革,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在所难免。校长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并和课改领导小组的同志一起,不断总结,研究策略,使学校课改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还要把握好新课改的方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新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在新课改中,校长除了要有正确定位外,还应当有全面质量意识。这里讲的“质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而是指建立在现代质量观上的质量概念,也就是说,对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其发展的高质量的、最优化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建立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学校每一个教育环节的高质量至关重要。校长在构建以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校长及其他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年级组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同时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还必须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及社会代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网络系统,积极开展优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作,努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统一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使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二、引领教师转型,提升学校教学视屏。

教育转型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区域的未来发展。教师是教育转型的关键,教师转型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本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广大教师培养成为“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倡教师集体备课,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坚持自备,复备,完善等三个备课环节,加强集体评课,以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提炼出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对学校班主任、青年教师等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其次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注重挖掘师徒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和进行严肃处理。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一是观念创新;二是教学模式创新;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鼓励广大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坚决废止一言堂、满堂灌和保姆式、管家式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激情。

落实教师待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绩效考核办法,切实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学校教师津贴补贴,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教师培训。以实施“二名工程”(即名师、名校长)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抓好在职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等工作。

三、深入推进课改,创建生命课堂。

“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教与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师生共创的人生体验。因而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能够体验生活的本真,体验到幸福与快乐,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校长带领教师创建生命课堂。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应注重挖掘学科的文化内涵,使课堂充满智慧生成、激情涌动、和谐关爱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其次,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师要巧妙设疑,善于点拨,给学生留下自学、思考、表达、练习、操作、总结、展示的机会。教师上课要尽可能充满激情,用自己的神态和语言给学生以学习的热情、信念与力量。课堂的精彩在于激情,课堂的生命价值在于激情感染,课堂的引人入胜在于教师的激情引趣。课堂教学既要构建模式又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模式,只要符合课改理念,体现“自主高效”的特质就可针对学科和教材特点对模式进行灵活运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加强文化管理,深化学校内涵。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传统的学校管理突出“人治”,因而常常存在“讲知识、重考试、多管制、没文化、缺品位”等问题;一味的刚性管理也容易造成师生的逆反情绪,这种管理只能解决有监督时的问题,而不能上升为全校共同的价值观。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塑造人”。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校长应带领师生将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使之赏心悦目,唤醒人们美的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校在校园内要增设文化橱窗,定期更新内容,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建成金字耀眼饱含书法艺术的“理念墙”,启示全体教师谨记办学理念文化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提升师德境界;将教育大师的肖像画及简介挂于每一层办公楼楼梯口,让教师在心灵深处与大师对话,感悟教育真谛;建成校园文化墙,特设“名师榜”、“学子墙”,展示优秀师生的风采和丰硕的育人成果……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行为文化,唯有教职工将精神文化理念内化为自觉行为和优秀品质,文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校长特别要注重从教职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行为的点点滴滴中创建学校文化。

读书学习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 追求职业幸福的必由之路。校长要注重教师校本培训,积极构建教师学习文化。第一、注重理论学习培训,要求教师学习现代教育前沿理论和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形式上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将校内学习与外出学习培训相结合,将聆听专家报告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第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能力,倡导教师以研究的心态从事每一节教学,矢志追求理想的课堂,通过自主实践——反思——实践——总结提炼的有效途径实现专业化发展。第三、坚持开展三项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全体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第四、通过与外界合作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一所优秀的学校,在于它能形成一个文化场,凡是进入这个场的人,都会受到优质文化的影响、熏陶、感染,从而形成一种自觉、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不仅如此,强大的教育场还能让师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举手投足间都能深深的体现出文化的影响。这样的教育无疑是理想的教育。

 

                              推荐人/方丹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