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岗位培训 > 【岗位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岗位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2年04月27日 10:37:46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473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自:《网络博客》

教师已经越来越被认为是一项需要特定知识基础、经验和技能的职业。教师工作已不再仅仅是知识传递,而是更多地集中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反应性的学习、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现在正在学校任教的中青年教师一般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在各级师范学校接受的教师教育。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期。在教育理论研究上,也从单一的学习前苏联的体系转向学习英美等国各种教育理论的多元发展时期。在教育政策上,也是不断寻求改革的时期。显然,这是一个转型的和过渡的时期,各种新理论和新思想、新概念、新的改革措施层出不穷。那么,教师们在师范学校接受的知识很快就可能成为过时的和不合时宜的,而且不能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同步。因此,教师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外部环境和教育内部的要求,就成为了职业成长中的关键。

一、变化的时代和教师面对的压力

1.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分化

无论富的家庭,还是穷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富裕起来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首先希望教师能够帮助他们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此外,一些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家长还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和喜欢他们的孩子,要求教师能解决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实际的和同伴关系方面的问题,并希望孩子在学校是幸福和快乐的。总之,除了对孩子的学业上的要求外,家长还希望孩子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心理和社会性上都得到发展。

我国学校还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首先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城市学校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尽管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心理特点方面,独生子女的表现是肯定的,但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农村家庭一般有两个孩子,农民家庭一般社会地位偏低,家长教育水平低。其二,在文化上,家长特别重视儿童教育,亲子关系亲密。其三,学校和教师面临着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压力。

2.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

教育行政部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也在不断对学校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和能够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求改变教学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以及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等状况。强调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随后,教育部又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对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3.学校内部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神圣的,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具有丰富的知识,什么都知道,教师还应该是公平的。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在进入本职业前所接受的知识和训练已经不可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对于校长来说,他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其所教的学生能取得杰出的成绩。此外,教师还需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相支持的文化。

4.教师面临的压力

由于学校和教师要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我国中小学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很多研究提示中小学教师的压力过大,导致身心疲惫和诸多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中年男性教师问题更为严重。王金道(2004)的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0-4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社会健康水平和总体健康水平低于其它年龄段的教师;男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王芳等(2004)的研究指出,中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知识枯竭四个维度;男教师、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较高。程俊玲等(2004)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感到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的已占54.2%;教师的压力反应与其工作压力有显著正相关;与教师压力反应最相关的压力源按重要性依次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身心特征及工作特征。而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并没有现成的。

二、做好教师的原则

在以上的现实条件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增进教师的职业信心,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是需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教师需要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这里借用Osborn(2000)的框架来讨论做一名好教师需要坚持的原则。

1.考虑现实

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重点学校制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担任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教学任务的教师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而担任普通学校和普通班的教师则往往因为自己教的学生很难取得具有竞争力的成绩而使自己的职业信心降低。作为教师,有想法是好的,特别是富于创造力、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意义的想法,但是必须考虑现实。你非常希望和赞同让学生们通过调查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来掌握概念和教材内容来开展素质教育,但是除非你能保证学生们获得令人满意的考试成绩,否则你作为教师的声誉将被玷污。虽然用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并不一定是公平的,但是,现实的教育制度显然无法立即改变。

2.发展个人的哲学

关于教育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有很多流派。在对待一些具体的教育问题,如课程、考试评价、教学方法、学生分流等方面,基于不同哲学观点的不同派别会有不同的侧重和强调。很难绝对地讲,哪一派哲学理论和思想就是绝对正确的,哪一派就是完全不可取的。但是在一些最根本的教育问题上,还是有统一的看法的。比如对的观点,相信人能发展、变化,相信人各不同,相信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相信通过关注人、信任人,就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此外,人人平等、公平诚信等原则也是为人类社会所公认的肯定的价值观和哲学。个人的哲学思想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生活中形成的,哲学思想对人的行为具有稳定的指导作用。作为合格的教师,有必要建立指导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套哲学,清晰的哲学思想将引导和激发教师在教学中的心理状态。创造性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其教育哲学观的生成与发展。

3.在可测量的和隐性的成功之间寻找平衡

经常地,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果学生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则教师的工作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但如果所教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不理想,那么,无论教师在学生的其他方面付出了多大的劳动,教师的工作则总是被低估。学生对学习肯定的态度和倾向是教师工作成效的隐性方面。当代教育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学业成就,但是总有一些学生跟上要求很吃力。然而,如果他们能发展出对事物肯定的方式和强烈的自尊,那么,他们就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无论其成绩如何(Osborn等,2000)。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在学校、家庭、社会都受到差别对待,在学习能力和自信水平上都低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以帮助这些学生往往需要更高的责任心、更多的付出和更多的教育技巧,但工作又往往很难得到认同。好的教师应该试图在这些可测量的工作成绩和隐性的成效之间寻找平衡,既帮助学生发展肯定的学习态度,又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好的成绩。

4.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上的师道尊严,学生对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教育被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展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如果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就可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能进一步建立师生间的互相信任。这对指导学生是极有帮助的。

5.考虑他人的期望

教师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与一群特定的儿童进行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并且会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教师形成压力。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工作群体中的个体,学校工作环境可能还有一些没有成文的规则,同事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思考和教学方式。但是,不要仅仅听从,要清楚为什么要以一定的方式行为和做事。

6.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已经越来越重要,逐步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长的意见在学校的管理中的作用很重要,家长已不再是学校管理的旁观者了,学校和教师也不能随意要求和训斥家长。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正承担着家长与学校直接沟通的任务。由于学生家长有着不同职业、不同教育水平,以及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因此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整个教育和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并不简单。需要坚持的原则是:与家长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

三、迎接变化和挑战

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改变当前学校教育应试倾向的希望;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施中也使教师们感到困惑,原来长期习惯的分科教学和局限于知识传授的方式被要求改变,却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学习和参考。在面对变化时,教师经常采用的策略有:

1.遵从(compliance):接受变化,对个人的教师职业理念进行调整。

2.结合(incorporation):看起来是接受了变化,但是只是把变化结合到了现在的工作模式中,结果工作模式仅仅作了适应性的调整,而不是政策所要求的改变。

3.退却(back):面对变化不做任何职业思想的改变,因而经常导致退缩感、孤立等心理状态。

4.反抗(resistance):对变化做出反抗。

5.创造性地调节(creative mediation):对变化做出创造性的主动的回应。

无疑,创造性地调节是应对变化应该选择的方式。朱小蔓(2001)教授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事业,其创造性不止于从教学思维和传递知识方面去理解,还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要有以教育人文精神为基础的个人化的哲学观;要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及转识成智的能力;要有认识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以下,从改变当前教育现实的迫切性、知识充实与更新、思维方式几方面谈教师如何在面对变化时进行创造性的调节。

1.学校教育需要改变的迫切性

进行创造性的调节首先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学校教育需要改变的迫切性。改变学校教育围着升学考试转的状况,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任务。作为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对现实教育存在的弊端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感到需要改变的迫切性。这样,教师在态度上就有了要求改变的强烈的动机。

2.主动充实知识,与研究携手

在知识上,教师应主动充实自己。现代社会是开放的,教育也是开放的,不断涌现的新知识要求教师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鼓励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是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这可能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教师参与研究有很多益处,参与研究能提高教师理解为什么要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理解可以使教师在自己的行为中有更好的选择;提升教师的职业信心。更重要的,教师参与研究有助于自己创造性地面对未来。此外,还有助于教师掌握最新的信息、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师更具有分析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研究也渴望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教育研究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很难想象会有实质上的成果和意义。教育研究的成果需要通过教师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研究携手并不是要求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研究上,使研究和发论文成为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教师仍然应以教学为主,研究只是对教学的有效支持手段。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为教师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提供机会,并创造良好的文化和支持氛围。

3.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创造性还要求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性,不迷信理论和权威。由于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理论,即使是应用性的理论,也不一定完全能符合教育和教学实际。因此,教师在向研究学习的同时,也同时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理论能做出客观的分析。普通教师对待理论研究,最常见的表现是,要么排斥理论,认为理论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于实际无补;要么崇拜理论,对理论具有敬畏感。所以,只有独立思考,不迷信理论和权威,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结合,才能使理论恰当地运用于实际。

在整个教育实践的环节中,教师无疑是最基本的和最关键的。所有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所有的教育改革举措最后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最终看到结果。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理论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等都使得现在教师的培养体制滞后于教育实践的要求,因而,教师应对变化的态度和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推荐/周丽梅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