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研修 > 【校本研修】推进管办评分离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校本研修】推进管办评分离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015年05月08日 14:18:39 访问量:475

推进管办评分离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教育领域来说,就是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需要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可以在不同层面来理解,其中最具全局视野层面的,就是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因为它涉及到了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以及各个主体。

第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的水平,推进“管”的现代化。在管理—办学—评价的综合改革中,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上游,是基础性的,是首先需要改革的方面。管理上的放权,将为办学和评价上的创新提供空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是要理清“管”的内容,就是要扩大和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前者是中央立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和我国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要决策,它有两个针对性,一是中央要进一步向地方放权,二是针对一些领域管理重心太低。而后者,则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解放和增强教育活力。二是要改进“管”的方式。管理方式转变的核心要求,是从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大幅推进这种转变,减少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放权不是不管,而是要创新管理方式,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规则、财政、信息服务、事中和事后监管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例如财政拨款,按照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要求,就要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改进教育资源的配置规则与方式,进一步把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转向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两个基本点上。三是要以信息化带动“管”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这方面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建设、健全、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第二,着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办”的水平,推进“办”的现代化。在管理—办学—评价的综合改革中,办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核心。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教育改革只有最终落实到学校层面,体现到教师和学生身上,才能真正见到实效。在提高办学水平方面,一是要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根本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其核心要求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作为重要着力点。要努力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要让老师参与学校治理,让学生参与学校治理,让社会参与学校治理。三是要把教育家办学作为重要支撑。有一个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有一批教育家,就能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三,扎实推进多元主体评价,提高“评”的水平,推进“评”的现代化。在管理—办学—评价的综合改革中,评价的改革和创新也十分重要,评价往往是指挥棒,下游的评价可以反过来带动上游的管理和中游的办学。一是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是根指挥棒,指挥棒要指向全面素质教育,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来引领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二是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评教育方面,要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形成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多元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三是要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建立健全教育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国家教育督导,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越是在强调放权和减少事前审批的时候,就越是要加强过程监管和督导评估,这样才能“放而不乱”,“放而有效”。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326日 第6版 校长周刊

 

 

                                         责任编辑/曹友斌



编辑:路海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