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教技术+ > 【电教技术】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技术】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2015年06月01日 14:49:31 访问量:436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榆林中心校  赵立涛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可是我们又将如何把握好课堂,如何让自己的多媒语文教学更加有声有色,坚定不移的在课堂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呢?我认为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

    一、多媒体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信息海量,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求知欲、表现欲、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模仿、有效注意时间短。对那些有趣、放松、快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生动形象、直观的变幻多样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运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为儿童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示出无于“媒”比的优势。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大的激活学生兴趣。

    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形象、有趣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我们教师更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要,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更直观的东西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我们可以在处理“擦火柴”部分时,重点讲解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境,此时用课件继续展式五次擦火柴时的幻境,抓住了小女孩看到火柴燃起时惊喜的心理,及火柴熄灭时巨大的失落,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小女孩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的深切痛苦。然后让学生以自读自悟的形式仿照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学习方式自己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讲到课文的高潮部分,擦然火柴看到奶奶的场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了彷佛奶奶就在眼前的意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在孩子们深情的呼唤中,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点化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2.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能凭借一本教科书,以“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咀嚼”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今,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使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比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通过动画演示,再现乌鸦想办法喝到瓶中水的情景。可以更深刻的把乌鸦喝水的过程刻画在学生的大脑里。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比如在《鸟的天堂》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有关课文图片的内容,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万鸟齐鸣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可以更大的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五、多媒体不是万能体,使用要有度。

    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辅助性”的定位,把工夫花在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的灵感体验和思维、语言、情感的发展上,这样才是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例如《长城》一课,教师如果采用多图片式强化色彩的教学方法就错了,如果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鼠标,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忙着换图片,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究竟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而由于图片换得太快,基本上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没有一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些长城图片看起来真的很美,气势恢宏,可最终说不出它们到底美在哪里,学生也没有想象的空间。所以这样的课件使用意义不大。整节课下来,没有一点文学性,完全偏离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实质,将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这本来是一篇磅礴而壮美的课文,但教师没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真正体会到“不登长城非好汉”的真正内涵。可以说学生只从课件中感受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其它的什么也没学到。多媒体语文课的真正意义不是用几幅图画把课文展现出来的就可以的,不能把多媒体语文课上成看着热闹,听着好听,但没有教学重点,没有学科特征的活动课。把握好多与少的度,精与糙的度才能使多媒体语文课上得如鱼得水。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多媒体教学具有“全面性、创造性、超前性”的独特功能,老师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的人才。

同时也希望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时,能体会到了网络媒体的的无限风光,因为它必定弥补了过去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也给教师创造了无数遐想。

推荐/许伟建    责任编辑/路海波

编辑:路海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