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让童心在五彩中绽放

【他山之石】让童心在五彩中绽放

2011年11月09日 17:02:23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595

让童心在五彩中绽放

来源:中国教师教研网

内容摘要:生活中,前人的成功经验虽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把前人的成功经验当成自己取得成功的模式。否则,我们就逃不脱失败的下场,只能给人们留下东施效颦的笑柄。我们热切的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呼唤充满充满生命激情的教师。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主体  综合性  表扬  引导  多媒体  童心

曾读过一则寓言: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它背了棉花,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让我想到了当前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一股改革的春风徐徐吹进了我们的美术课堂。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面对着从以往的教学观念中脱胎而出的新课标,我们广大的美术教师努力领会、积极实践,美术教育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新景象。然而教师怎样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如何使我们的美术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讨论在课程改革中的新行为?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不是放任自由。

新课程提出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当前众多老师上课的注意点,而如何把握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度更成为上好课的关键。

我曾上过一节二年级的设计应用课《美丽的丝巾》。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参与性,我采用了时下很流行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即由学生自己去找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在课前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各种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有关染布的知识。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丝巾,有的小组以丝巾为衣、裙进行时装表演有的小组介绍了丝巾的来历,有的小组,介绍了染布的知识,有的小组介绍了丝巾的制作方法。二十多分钟的介绍使听的学生有了骚功,而老师为了尊重学生,一直站在旁边倾听着,直到所有的小组介绍完后,老师才正式出场,宣布大家开始设计制作丝巾,最后同学们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草草制作了丝巾。

自从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来,作为课改的重要举措之一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其中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老师共同学习交流成为教学的一支主旋律。但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非否认教师的指导性,教师的角色从来就是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学习的引领示范者。违背了这一事实,课堂犹如无主宾的圆桌会议——没有方向,又怎能去达成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以上这节课虽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既没给自己留一点施教的余地,也没对学生的介绍作一点归纳总结与点评。看似民主平等,实则是对学生的自由放任,这样的一种无政府状态的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学科的综合性并不等于大拼盘。

课程的综合化,是一个国际化的趋势。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美术教师可以说是充分地注意到美术教学与各学科领域的有机联系,但综合是以美术形式为主线的综合,而不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我发现很多热闹的美术综合活动课,实际上都得不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三、一味的表扬真的好吗?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鼓励性评价的作用。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满堂的鼓励,画得真好,真不错,甚至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也无原则地叫好:你真棒!好样的!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获得成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保持应有的理性与原则,特别是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明显偏差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鼓励,会让我们的教学失去客观、科学的标准,从而导致偏离其正确的方向。

二年级美术课《剪花边》中的一个环节

老师直观演示花边剪法后,要求学生尝试剪花边。剪花边要求先折纸,再画,最后是剪。剪时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连接点不能剪断。当学生剪好花边后,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剪错了。

错误一:有一个同学没有折纸,直接在纸上画了几种图案,然后再剪,剪成的图案较美、但没有连续性。

师问:全班学生你们觉得这条花边怎么样?

学生的答案有两种

不好,剪错了;挺漂亮的

花边的作者:我觉得一个一个连着的图案不漂亮,太死板了,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花边,我觉得我的花边最漂亮。

师:对,你的花边很特别,真不错。

错误二:有两个学生将花边剪断了,成了一个单独的纹样。

生解释:有的时候不需要长的花边,我剪的花边长度刚好,贴在胸前,书包上都很美丽。

师赞许:你的想法很不错,有创意。

从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味地鼓励,并没有作出任何的启发性的引导,忽视了恰当的引导。鼓励性评价固然重要,但对错误的回答,作业也说好,连最起码的错误都不予指正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此课老师应及时纠正两种错误的花边剪法,给全体学生授以正确的花边剪法及明确花边的特点。

四、教师引导的作用。

在新课标的美术实践课上,听的最多的就是教师充满柔情的鼓励话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初听起来,似乎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一二级的孩子毕竟年纪小,已有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教师总是不给予一定的指导,而一味地任学生自由发展,那学生就不会有进步。虽然学生在乱涂画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只是一时的海市蜃楼,飘渺而短暂。

二年级美术课《水墨游戏》中的一个环节

当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了齐白石老人的水墨作品之后,老师在教室的中间放了大张的宣纸,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小画家吗?”“想!”“那就请你们到教室中间来吧,让我们听着音乐、拿起手中的毛笔尽情地画吧,你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点、画线、画什么都行!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纷纷拿着笔、墨、挤到了教室中,乱涂乱画,你推我,我推你,一不小心,墨汁画到了衣服上、脸上、老师只能压制心中的急,强装笑脸,宣布练习到此结束。

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自由的练习、体验中掌握水墨的基本使用方法,作简单的造型练习,可实际上学生在这一环节没有收获。教师只是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而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这就象让孩子们拉一辆板车,没有告诉他们往哪个方向使劲,最后孩子们东南西北各一方,把板车拉得散了架。这种自由的练习,使得学生原本很好的活动流于形式。我认为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形成有助于发展孩子的个性及创新精神。但我们要知道低年级孩子对于画画往往具有兴趣而缺少相应的操作方法,这是他们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在体验性的学习中,教师没有缺席的权利,不能站在教育的边缘,而要和学生一起展开学习,适时引导。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在宣纸上画一些方块,分配任务,先在第一格中练习画点,再到第二格练习画线,再到第三格的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绘画,效果会好得多。

五、多媒体不是万能的。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教学,在美术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极大的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美术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从组织教学到基本训练,从新授到巩固都制成课件,课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和教师缺少了一定的互动。

欣逢教育的盛世,各种改革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今天先学后教,明天只讲四分钟;今天让学生自学,老师答疑,明天又说要串讲……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台,令人目不暇接。有些空中教授们一个讲座讲遍大江南北;有些名师们一课走红,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许多教师在纷涌而来的教育思潮和流派中无枝可依,跟在一些专家名特优后面亦步亦趋,把他们的做法当成了一劳永逸的教育秘籍。于是,大家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人,人云亦云、众口一词、千人一面、万众一心;课堂被一双无行的大手操纵着,逐渐统一于一种课件+合作+讨论+游戏的模式。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成了公开课的流行语沿用至今,好好好!棒棒棒!的巴掌声响彻大江南北;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场景,一样的板书,一样的练习,一样的启发谈话……频频上演的课堂新八股让师生状若傀儡,行如机械。思维定势吞噬了教师的灵性与活力,习惯和经验成为滋长教师惰性的温床,教育的殿堂全然失去了智慧的灵性与探索的激情,从而变成了一道机械的流水线和一座麻木的加工厂。

曾在《中小教师之友》上看到介绍中国文人教书的文章,其中梁启超先生上课之情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读到这里,心向往之,梁公真性情、真名士也!这样的课,这样的教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再来看我们今日之课堂: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但热闹背后却是师生表情淡漠,举手投足如同操练,连笑容也变的职业化了。这样的课堂可谓波澜不惊,少有高潮,教师不会因兴奋而振臂,因情发而高歌,因激动而流泪,因悲痛而扼腕,因惋惜而唏嘘……,学生自然也是中规中矩,如同样板。何以至此?一言以蔽之,课堂里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失了激情。……  没有了激情的课堂,如同池中抽干了水。没有了激情的课堂,任你教师用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没有了激情的课堂,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苍白无力;没有了激情的课堂,教师不再年轻,学生不再生动。

驴子机械地套用了过去的经验而死于非命,这样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前人的成功经验虽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把前人的成功经验当成自己取得成功的模式。否则,我们就逃不脱失败的下场,只能给人们留下东施效颦的笑柄。我们热切的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呼唤充满充满生命激情的教师。让童心在五彩中绽放!

参考文献:

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李永正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区培民著:课程教学一体化的视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尹少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提 供/教师进修学校 曹友斌

编辑:超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