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论坛- > 【校长论坛】强化队伍建设 努力提质增效

【校长论坛】强化队伍建设 努力提质增效

2012年04月27日 10:39:12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942

强化队伍建设 努力提质增效

——绥化市中小学现代管理研修班经验材料

兰西县第五中学校  滕维强

兰西五中是一所市级一类标准化学校,始建于1983年,学校占地面积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680人,教职工106人,有能容纳500人和300人就餐的大(700平方米)、小(500平方米)食堂各1个,有能容纳9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5000平方米);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主控室1个,电子大屏幕1个,多媒体教室6个,微机室3个,电子备课室1个,实验室3个,图书、阅览室1个,大、小会议室各1个,音体美及社会实践活动室7个,安装了网络系统、程控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几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兰西五中在地理位置偏、办学条件差、生源素质低、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等不利条件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紧紧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紧紧依靠社会各界及广大学生家长的支持,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团结拼搏,使学校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连续7年中考名列镇内公办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兰西五中,办学条件好,办学理念新,办学效益高,已成为全县广大初中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

几年来,我校始终牢记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坚持“全面贯彻方针,实现科学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和谐发展、正气昂扬、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校风,铸就了“敬业爱岗、廉洁从教、严谨治学、师艺精湛”的教风,铸就了“博学多思、勤奋钻研、厚积潜能、寓学于乐”的学风;形成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全面培养、大面积提高”的办学特色;实现了“构建和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师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办学目标。

下面把我校几年来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质增效工作向大家做以介绍:

一、以人为本,制度创新,尊重个性,促进成长。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水平,崇高的敬业精神。几年来,我校就是按照这个目标要求,塑造和锻炼这支队伍的。

(一)班子建设。

治校之道是以人为本,人和则校兴,心齐则事成,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校长的作用很重要,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旗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处处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一贯坚持民主,积极参与教学,指导工作,秉公办事,廉洁从教,充分重视和信任班子成员,创造宽松、宽厚、宽容的人际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班子的积极性。将个人理念变成班子的共识,变成班子的自学行动,并且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我校对班子成员实行“四个一”管理的新思路,即:“每个班子成员管好一个面、抓好一个片、包好一个组、教好一门课”,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学在先、想在前、说得清、讲得明、干得好,班子成员要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打造创新型领导班子,把民主、勤政、务实、创新作为领导作风准则,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做到严于律已做表率,统一思想求共识,照章办事讲合作,勤于沟通抓协调。我自己做到总揽不包揽,放手不甩手,决断不专断,使班子成员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开拓进取的典范和全校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教师队伍建设。

质量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流的学生,创办一流学校;办高质量的教育,育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因此,学校制定实施“铸造师魂、培养师德、端正师风”的师表形象工程,开展“治学严谨的导师,作风正派的师表,关爱学生的慈母”三个形象教育,学校把“对待工作象对待自己的家事一样,对待学生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同事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做为教师的座佑铭。培养教师树立“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新的教育思想,铸造一种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师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十项技能达标》以及新的八项技能达标,全面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坚持“立足当前夯实基础着眼长远稳步提高”的十六字方针,采取“八抓”的措施,抓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抓学历教育,鼓励支持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抓外出取经,取长补短;抓内引讲学,增大高屋建瓴的效应;抓拜师结对,帮教助长;抓青年教师基本功“过五关”活动,促进成长;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程,发挥典型示范引路和榜样示范作用;抓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育效能。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加强教研工作,占据科研兴校的“制高点”,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尊重教师人格,关心教师,鼓励教师创新和冒尖,让人才脱颖而出,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学校每年都在大张旗鼓的重奖有特殊贡献的教职工,树立各面榜样,打造一批名师,引导教师向高层次发展,争做学科带头人和首席学科教师。抓师德、抓常规、抓质量,通过量化考核评诂的管理办法,建立起一整套以“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教师做出科学、准确、客观的评价。

学校树立了“以教师为本”的教育思想,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工作氛围,我们把关心、爱护、尊重教师作为最起码的要求,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对教师尊重信任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学校领导十分注重与教师的关系,“好铁能打几个钉”靠校长一个人、靠班子几个人,干不成学校这块事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学校一切想法要靠广大教师来实现,他们才是改变学校面貌的真正力量。在学校工作中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是相互的,因此,我校班子十分注重接受教师意见,倾听教师呼声,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工作,尊重教师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只有心情舒畅才能甘于奉献,自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各种有效劳动中去。学校领导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特别是有病和生活困难的教师,多关心,多照顾,送去一份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友情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对那些曾经对我们有意见或反对过我们的教师,不疏远、不冷漠、不歧视、不打击,主动接近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使他们捐弃前嫌,放下包袱,全力投身工作,让广大教师在舒心、团结、宽松、和谐、尊重、理解、信任、祥和的工作环境中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全面提高。

提高质量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我校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探索和实践从未间断过,近年来,我们把质量提升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总结中传承,在传承中变革,在变革中转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冷静分析制约质量提升的瓶颈因素。教师的教学工作,仅凭加班加点,延长教学时间,已难以换来成绩的提高,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仅凭“题海战术,苦干蛮干”,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必须改变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我校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微笑带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平台,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真正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学习氛围。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因此,我校广大教师以爱心面向全体学生把笑脸带进课堂,让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在师生之间创设一种平等、宽松、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氛围,我们把“教学开放”作为一堂好课的必备条件,看教师是否创设了开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畅所欲言,唤起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展成为合作的学习关系。共同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主动自觉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鼓励学生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去发现。不人云亦云,鼓励他们敢于逾越常规,敢于冒险,敢为人先。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由于喜欢某位教师才心甘情愿地上好这位教师的课。教师要真心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深知,对学校来说,一个学生是千分之一,对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学生就是百分之百,甚至承载了一家几代人的希望。所以,我校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山一样的师德,海一样的胸怀,去包容、理解、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每一名学生成长架起桥梁,为每一个家庭挚起希望。那么,学生只有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悦、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和老师的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共振。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无拘无束,他们的创新才能才会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另外,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发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我校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都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使学生觉得“我能行”。教师在课堂上多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燃起自信的火焰,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

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情感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伙伴关系,合作关系。从“传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领航人。变学生适应教师的教为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发展的时空,自我选择的权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去充实、去探索、去创造。

(二)更新教学方法,优化学习过程。

我校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通过课堂教学行为五个转变,实现观念更新。即:由善于命令转向善于合作,由善于讲授转向善于组织教学,由善于模仿转向善于创新,由善于整齐划一转向因材施教,由师生单项交流转向多项自主合作探究。落实了两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必须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或同一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教育。

我校时刻牢记基础教育的办学使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导向,不急功近利,不牺牲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而培养几个尖子生的政绩工程,从来不分“尖子班”“重点班”“奥赛班”。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学生平行分班,教师均衡搭配,意在给全体同学创造平等的学习条件,优生人人有机会领跑,使更多的学生有信心参与竞争。同时,为教师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使每班,各学科教师都有机会夺头彩。从而激发师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竞争的紧迫感,营造学校公平竞争的氛围。使学校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因为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不是“精品”,而是“毛坯”。基础教育阶段是为人的健康、持续发展打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培养的不是“尖子”人才,更不是“精英人才”,而是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同时有一定方向、爱好和特长的人。所以我校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推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双分”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制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选择教学方法,因层而异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保底不封顶”,“保底”即保证所有学生合格毕业,“不封顶”是鼓励优秀学生进步拔尖。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四度”,实现三条基本要求。“四度”是指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梯度、广度、密度和效度。三条基本要求是指:在稳定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创设课堂教学中最佳的学习状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注入式为导入式,变讲堂为学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或充当学生的角色,模拟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能力程度领学、引读,然后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加强点拨,积极启发,激活课堂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教书不拘一格,育人各得其法。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闭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要面向全体,尤其要抓好中下等学生,每一位任课教师对后进生做到抓准(掌握名单),抓实(找出后进原因),抓细(针对后进原因制定提高措施),不允许一个人掉队。我校十分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到心里有差生,针对学困生制定教学计划,教改方案,建立学困生档案,成立学困生提高班,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成功条件,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摆脱落后的困境。对于学困生改进测验方法,给他们设计跨度小、坡度低的题,同时,把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班任、科任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使我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主动、全面的发展。尖子生能在学科竞赛和中考中脱颖而出,特长生的特长能得到充分发展,学困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升,升入理想学校。

几个来,我们勤勤恳恳,实实在在抓学校管理,抓队伍建设,抓条件改善,抓质量提升,确实收到了丰厚的回报:仅就2011年中考,我校报考371人,考入县一中198人,占报考人数的53%,考入四中163人,升学率97%,全校只有10人没有升入高中,而且在中考四项评比中,我校夺得四个第一名,绝对成绩、相对成绩连续7年获第一名,超500分人数176人,全县第一。综合排位7年第一,6科平均分均获第一,而且尖子生培养上有新突破,全县前10名,有我校2名同学。

喜人的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校师生辛勤的汗水,凝聚着广大学生家长的深情厚意,凝聚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爱。

我们决心不辜负领导、家长、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望,让每一个选择我校的学生来有所学、住有所乐、学有所得,让每一位选择我校的家长满意、放心,选有所值。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教育事业之所以伟大、光荣而神圣,是因为它具有改变家庭,改变民族、改变世界的力量,我校决心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精神,带着期望,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拼搏进取,干事创业,努力开创我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推荐/周丽梅

编辑:尹红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