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专题研究】语文学科教学中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学生研究

【专题研究】语文学科教学中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学生研究

2013年04月02日 09:12:36 来源: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访问量:702

语文学科教学中需要从

哪些方面进行学生研究

八中   刘宇峰

在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不容易。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成为源源的自来水。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对知识的准备要涉及诸多方面。围绕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我觉得针对学生主要抓好课堂的引导和课后的辅导,只要落实了这两点,我想语文学科的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成绩也就提高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明确学生的和教师的的关系。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十分明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无所谓。反之,强调学生的,不是说教师的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语文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即每个有差异的个体,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最终达到用不着教,能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有独立见解,有自学能力。
  2.以情感为抓手,深钻课文内涵。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语文教学要克服重分析、轻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课本内的知识与课本外的知识、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分别隔着一道高墙,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不仅要加强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而且要加强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变封闭为开放,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在教学内容上,不唯书,现实生活中适合的语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学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增长智慧才干的皆可行。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
  4.提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关键。提高教师素质,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要热爱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在你的指导下,不仅语文能力逐步提高,而且热爱生活,学习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学习如何做人,打下较好的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的未来在你手上,每个孩子的前途在你手上。就拿培养创造思维、创造人才来说,教师很可能在一件小事上发掘了一个孩子某方面的才能,也很可能在这件小事上扼杀了一个天才。其次,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教师不学习,很快会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自己学生的后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当前,要加强教研、科研,勇于实践,立先进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破陈旧、落后、繁琐、低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爱学、学生好学、学生会学、学生越学越聪明的一门课程。
  5.抓好课后的学习辅导。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成因,通过交流、沟通,促其学习自信心成长。适时引导,因材施教,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深入分析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才能做到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统一,并围绕三维目标去设计教案,课堂教学才会更精彩。

                               

                                                           推荐/张亚玲

 

编辑:王振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兰西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